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,首次通過“濟南一號”量子微納衛星與可移動地面站,在單次衛星過境期間實現實時生成?100萬比特安全密鑰?,并完成中非間相隔?12900公里?的圖像數據“一次一密”加密傳輸?。相較2016年“墨子號”實驗,本次技術突破將密鑰生成效率提升近千倍,地面站重量從13噸壓縮至100公斤,衛星載荷僅23公斤,大幅降低部署成本?。潘建偉院士指出,該成果為構建覆蓋全球的“量子星座”網絡奠定基礎,標志著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從實驗驗證邁入規模化應用?。
中國電信?:量子密信用戶規模突破500萬戶,建成覆蓋全國的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,并推出全球首個超量融合的“天衍”量子計算云平臺,探索量子技術在氣象、化學等領域的實用化?。
本次技術突破被《自然》期刊審稿人評價為“技術上令人欽佩的成就”?。量子密鑰的“不可破解”特性正重構全球信息安全體系:
量子微納衛星組網、地面設備小型化及抗量子算法融合技術的成熟,量子密鑰分發將加速滲透至智慧城市、工業互聯網等領域。工信部已明確將量子科技列為未來產業核心,預計到2030年,我國量子通信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,成為全球信息安全技術的主導力量?。